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学生评价体系,9月5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围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资格审核与学生综合测评专业技能比赛加分规则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最终形成明确决议,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工作筑牢制度基础。
一、精准施策解师资难题,严格审核选拔优质教师
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资源短缺的实际问题,教指委将教师资格审核作为本次会议的首要议题,并结合前期筹备的试讲考核结果进行综合研判。据悉,为确保审核工作的专业性、公平性与权威性,学院已于9月4日组织开展试讲考核,组建了由7人构成的专业评委组 ——其中包含教务处工作人员1名、人事处工作人员1名,主要负责从教学管理规范与人事聘用标准层面进行监督与指导;另有5名院内资深专业教师,均具备1年以上一线教学经验,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能够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传授等核心维度进行精准评判。
本次参与试讲的6名教师,均需按照学院制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讲课评分标准》完成20分钟现场授课,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实践案例演示、课堂互动设计等环节,评委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学效果”五个维度进行百分制打分。经过严格评审,最终有5名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清晰的教学思路与良好的课堂把控能力通过审核,将补充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有效缓解当前师资短缺问题,为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人员支撑。
二、明确竞赛加分标准,完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在学生培养环节,为规范专业技能比赛加分管理、确保综合测评公平性,教指委就“学生综合测评专业技能比赛加分规则”展开专题审定。会议明确,将以“赛事权威性”为核心依据,对不同级别比赛证书的加分标准进行划分:其一,由教育部认定并纳入“大学生比赛白名单” 的赛事,其获奖证书统一认定为“国家级证书”,按照学院综合测评细则中“国家级竞赛加分标准”予以加分;其二,由一级协会主办的专业技能赛事,其获奖证书认定为“校级证书”,参照“校级竞赛加分标准”执行。
本次教指委会议的召开,既是学院应对教学资源短缺、优化学生评价管理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下一步,学院将根据会议决议,推进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细化竞赛加分审核流程,并持续关注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教指委常态化议事机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领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